按说这回参赛十拿九稳,但有人质疑王丽萍技术发挥不稳定,和刘宏宇又曾共同效力辽宁队,应该把机会让给其他地区选手。

关键时刻,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谢亚龙力排众议,确定了王丽萍的参赛资格,和刘宏宇共同代表中国田径竞走队出征悉尼奥运会。

从踏上悉尼土地的那一刻起,王丽萍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她和刘宏宇不同,没有必须拿金牌的思想负担。

大赛在即,两人开启高强度的训练模式,刘宏宇明显表现焦躁,她胃口不佳,夜里经常起来走动;而王丽萍一切如常,吃得好睡得香。

不过王丽萍并非佛系,她已经在心里定下小目标:发挥自己最好的状态,争取进前三;最不济也要拿到奖牌,总之悉尼之行不能白来。

王丽萍没有想到:9月28日比赛那天,她会经历一生当中再也不会重现,悲喜交加的时刻。 那天的20公里竞走决赛现场,极富戏剧性。

比赛刚开始,刘宏宇和王丽萍按照教练的指示,采取紧跟策略保存实力,暂时处于第二集团的位置。10公里后,选手们逐渐拉开差距。

刘宏宇开始发力,加速超过多名选手,很快跻身第一集团方阵。但不幸的是,她也“成功”吸引裁判的注意。

赛程刚过半,刘宏宇就因动作犯规接连吃下两张红牌,但她过于心急,并未吸取教训减速求稳,在赛程后半段又因动作变形被罚,累计三张红牌,导致被取消比赛资格。

看到朝夕相处的队友就此折戟沉沙,泪流满面离开赛场的情景,王丽萍心里很不是滋味。

此时,赛程只剩下最后的几公里。她在心里告诫自己:稳住,不能犯错!虽然体力已经接近极限,但她脚下仍是小幅加速的状态。

由于之前第一集团选手频频犯规被罚,领先王丽萍的选手只剩下两人:一名意大利选手,另一名是澳大利亚选手。

两人已经各吃两张红牌,一旦再次犯规也面临被罚下赛场的命运。由于王丽萍的紧追不舍,两人都感觉到压力,最终意大利选手因为求胜心切,被第三张红牌罚下场,退出比赛。

这时,排在王丽萍前面的选手只剩下澳大利亚选手沙维利。

进入百米冲剌阶段,眼看胜利在望,作为东道主选手的沙维利有点忘乎所以,她的动作比之前更为夸张,变形程度连最外行的观众都肉眼可见。

正当她挥舞着双臂准备冲进主会场享受至高无上的荣耀时, 一旁早就忍无可忍的美国裁判一声紧急吹哨,同时一张红牌终止了沙维利的冠军梦。

最戏剧性的结局出现了:所有强大对手都已退场,王丽萍只需保持不出错走完全程,便是无可争议的冠军。

当王丽萍迈着稳健的步伐冲剌进主会场的时候,她的心情激动中又夹杂着不可思议的梦幻。

然而等待王丽萍的并没有预想中的掌声、欢呼声和热烈的拥抱。因为刘宏宇的被罚,教练组和工作人员认为夺金无望,都已提前退场,唯一留下的人是翻译胡冰。

大屏幕上显示的还是沙维利的画面,全场都是澳大利亚国旗,当王丽萍冲剌进入主会场的时候,所有人包括记者的摄像机都没反应过来,场面气氛一度尴尬之极。

王丽萍环顾四周,没有看到熟悉的队友和教练,眼里不禁泛起泪花。翻译胡冰跑过来向她祝贺。

王丽萍问她 :“有国旗吗?”胡冰抱歉地回答道: “没有,都被拿走了...”

她大声问周围的观众: 谁有中国国旗?但没有得到回应。

不得已,王丽萍只好举起双臂绕场一周,作为庆贺自己夺冠的仪式。

全世界都见证了这一幕:黑黑瘦瘦,脸上混合汗水和泪水的24岁冠军,在悉尼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田径唯一的金牌,却是如此孤单落寞。

后来,王丽萍在接受采访时说: 拿到金牌却没有找到国旗,是她竞走生涯最大的遗憾。

悉尼奥运会后整整五年时间,她和家人都无法面对夺冠后那段视频,会感觉身心煎熬,看一次哭一次。

二、舆论发酵:金牌缘自于幸运还是实力?

王丽萍的“意外”夺冠成为悉尼奥运会上的一大冷门,即便无人庆祝,但金牌却是货真价实的,王丽萍回国后得到冠军应有的待遇和荣誉。

与赛场上的冷清场面相比,之后的新闻报道却蜂拥而至,热度不减。

在接受央视记者沙桐采访时,田径领队谢亚龙不知是缺乏准备,还是有意为之,说王丽萍的金牌是刘宏宇牺牲自己换来的,王丽萍在实力上与刘宏宇存在差距。

正是刘宏宇故意加速扰乱对手节奏,才让王丽萍有机会拿金牌,夺冠是田径队战略战术的胜利。

这番言论经电视播出后,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更让王丽萍蒙受巨大压力。在“让金说”的阴影下,冠军似乎成为天上掉下的馅饼,王丽萍一个字也不敢提自己平时训练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当时互联网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但有较真的观众认真观看比赛视频并进行复盘,认为比赛过程中所有细节都不存在刘宏宇故意牺牲自己保全王丽萍的迹象。

更有人提出质疑:既然刘宏宇是“棋子”,哪有“棋子”牺牲后教练团队全部撤场的道理?他们不是应该在场上等待拿奖牌的王丽萍凯旋归来吗? “战略战术论”在逻辑上显然不能成立。

舆论持续发酵,媒体普遍为王丽萍鸣不平,认为田径队领导的言论是对冠军的侮辱和极大的不尊重。

中国奥运代表团为了以正视听,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亮明观点: 王丽萍的金牌,是个人努力和水平的体现,不是战略战术运用的结果,更不是什么牺牲他人换来的。

至此,围绕王丽萍夺冠的争议才算告一段落。

大家只看到王丽萍拿金牌的“偶然”与幸运,却似乎都忘了: 没有平白无故的幸运,如果没有实力为基础,幸运根本就不会光顾任何人。

还是一起来回顾下王丽萍的运动生涯吧!

1976年,王丽萍出生于辽宁凤城的普通家庭,全家的生活依靠在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生活很清贫。

王丽萍从小就展现出优秀的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长跑项目她都拿第一。

14岁那年,凤城市体校到王丽萍所在的初中选好苗子,王丽萍被一眼相中,从此开始体育生涯。

王丽萍刚开始练的是中长跑,赵世梁教练发现她的身体柔韧度、协调性更适合练竞走。

起初,王丽萍是犹豫的,改项目意味着一切从头来过,但教练的一席话让她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付出同样的努力,你如果练竞走,有希望去拿世界冠军,但如果你练中长跑,在国内都排不上号”。

因为想拿世界冠军,她选择了竞走,师从著名教练王魁,调入辽宁队训练。

刚开始,王魁觉得这个小姑娘太瘦弱,担心带不出来,但王丽萍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吃苦精神和拼劲很快让他刮目相看。

第一次训练,王丽萍的脚后跟就磨出了血,但她没有吭声,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接着练。 王魁留下了这个小姑娘,还奖励给她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王丽萍从此和刘宏宇成为同门师姐妹。

可能是水土不服,加上从小肠胃就弱,高强度的训练让王丽萍经常呕吐,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人也瘦成闪电,还不到80斤,让教练王魁心疼不已,也更加钦佩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

正当王丽萍顺利完成县、市、省三级跳,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时,老天跟她开了个玩笑。

奥运会前夕,王丽萍在训练中膝盖受伤且积液严重,医生告诉她,必须放弃竞走,不然腿就要废掉。

无奈之下,王丽萍只得回到家乡休养,就这样,她与触手可及的奥运会失之交臂。

她不甘心就此放弃,选择针灸治疗的同时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两个月后,腿伤竟然奇迹般地缓解了,于是她又重新回到了训练场上,靠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痛,很快在国内各种赛事中崭露头角。

成绩的取得让王丽萍有了自信,可成功之路充满着泥泞曲折。她并非没打过退堂鼓。1999年,王丽萍在准备世界杯名单时虽然成绩出色却落选了,一赌气回了老家。

她心里觉得委屈,想放弃。但是父亲严厉批评了她,说:人家刘宏宇能拿世界冠军,你为什么就不能?受不了一点委屈,哪能成才啊。

“你要是不承认比别人差,就回去接着练,拿成绩说话!”父亲的话如一瓢冷水,惊醒了王丽萍,也让她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

王丽萍后来接受采访, 说奥运金牌有父亲一半的功劳,正是父亲多年的支持与鞭策,让她培养了坚韧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

悉尼奥运会前,教练组并未给王丽萍制定比赛计划表,领导对她的期望是能进前八就行。

但王丽萍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进前三,她在比赛中其实是超常发挥,除了基本功扎实,放松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起到了关键作用。

赛场上瞬息万变,强弱胜负只在最后一秒才能见分晓,能笑到最后的人一定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人。

王丽萍的金牌背后承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心酸与磨难,是十几年如一日的付出与坚持,远非幸运两字所能概括。

三、生完孩子再出征,退役后一切清零,创业投资华丽转身

悉尼奥运会后,王丽萍很快结婚生子,但她的运动生涯并没有止步不前。

接到国家体育局田径管理中心发出邀请备战雅典奥运会的时候,王丽萍的女儿刚满3个月,她的体形还未恢复。

想到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王丽萍还是义无反顾地返回训练场。 虽然最终只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但作为国内唯一的妈妈级选手,她尽了最大的努力,已无遗憾。

2005年,在拿到东亚运动会金牌后,王丽萍选择了退役。为了弥补多年运动生涯造成的文化短板,王丽萍谢绝了辽宁省体育局安排的行政工作,选择去北京体育大学深造。

学海无涯,硕士毕业后,她留校当了老师,教授竞走训练和测评,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刚退役的王丽萍一度对坐在台下看别人比赛不太习惯,后来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全国大赛上夺冠,她特别开心,感受到了桃李芬芳的快乐和转型后的成就感。

为了挑战自己,王丽萍还转战商业领域,创业,做投资人,玩得风声水起。

2015年,王丽萍与奥运冠军邢傲伟等合伙人共同发起了“中体鼎新”体育投资基金,一脚踏入体育资本界。这项投资基金首期规模5000万,主要投资体育相关的天使轮项目。

除了做投资人,王丽萍还注册了“王者传奇”体育文化公司,自己创业当老板。公司以跑步相关的体育培训为特色,延展自主品牌的体育赛事运营。

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王丽萍虽不擅长,却从未停止学习和探索,工作之余,她报了EMBA班,希望从体育专业人士的视角来做好体育项目。

对她来说, “后冠军时代”意味着一切清零,辉煌属于过去,未来则有更多可能性。

在自媒体领域,王丽萍也不甘落后,她开通了微博,每天教大家跑步健身,防止运动拉伤。

尽管退役多年,王丽萍始终心系奥运,她关注北京奥运和冬奥会讯息,解读竞走比赛判罚规则, 认为“竞走需要稳中求胜,不能急于求成”。

如今频频在媒体露面的王丽萍淡妆得体,举手投足间尽是自信从容。提到悉尼奥运会往事,她早已释然。

22年前,竞走并不是中国的优势项目,中国的国力也远没有今天这么强大,所有人都把金牌看的特别重,把所有关注都倾斜在优势选手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

所幸,体育总局已经总结教训,并内部处理了相关人员,她的遭遇永远不会再重演。

王丽萍希望人们不要再关注“最孤独冠军”的标签,就让遗憾留在过去吧。

如今的她有喜欢的事业,有幸福的家庭,还在探索未来更多的可能。她并不孤独,且早已华丽转身,成了人生的王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