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比较过八思巴字和朝鲜半岛的韩字,发觉有不少音位的字母的字形都很类似,从而认为朝鲜文字其实是从八思巴字演变而来的。在时间上,八思巴字出现的时间比韩字更早,而在高丽归顺元朝之时,相信八思巴字亦有在朝鲜半岛流传。加上有西方学者指出,其实早在朝鲜世宗发明训民正音之前,已有朝鲜的僧侣在使用这种文字,所以有关“朝鲜文字源自八思巴字”的理解亦能成立。

参阅:

三十六字母与八思巴字

三十六字母与谚文

训民正音的起源学说

编辑

当认为已失传的训民正音解例本在1940年庆尚北道安东发现之前,很多世界各地的学家提出种多对韩字起源的学说。但是训民正音解例本在1940年庆尚北道安东发现之后,众多对韩字起源的争论告终。训民正音解例本阐明韩字的辅音和元音是根据人的口腔构造、中国古代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而创制出来的。其内容如下:

天地之道,一阴阳五行而已。

坤复之间为太极,而动静之后为阴阳。

凡有生类在天地之间者,舍阴阳而何之。

故人之声音,皆有阴阳之理,顾人不察耳。

今正音之作,

初非智营而力索,

但因其声音而极其理而已。

理既不二,则何得不与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正音二十八字,各象其形而制之。

初声凡十七字。

牙音ㄱ,象舌根闭喉之形。

舌音ㄴ,象舌附上腭之形。

唇音ㅁ,象口形。

齿音ㅅ,象齿形。

喉音o,象喉形。

ㅋ比ㄱ,声出稍,故加划。

ㄴ而ㄷ,ㄷ而ㅌ,ㅁ而ㅂ,ㅂ而ㅍ,ㅅ而ㅈ,ㅈ而ㅊ,o而ㆆ,ㆆ而ㅎ,其因声加划之义皆同,而唯ㆁ为异。

半舌音ㄹ、半齿音ㅿ,亦象舌齿之形而异其体,无加划之义焉。